四川信息港  国内新闻

 

作者:李梦馨

  前有《消失的她》凭借女性议题引爆网络讨论,后有《孤注一掷》通过反诈题材取胜、票房屡创新高,随后《我经过风暴》《学爸》等电影也分别靠家暴和教育议题引起观众注意。这个暑期档,话题电影存在感强烈。

  所谓话题电影,指的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和引发观众观后讨论的,并非电影质量,而是依附于电影本身的社会话题。话题电影,当然不是最近才有的概念,往前推《我不是药神》就是典型代表。只不过话题电影在今年暑期档迎来了集中爆发,成为耐人寻味的一个现象。

  关注现实是电影的表达之一,这注定了它会在不同程度上切中观众的情绪。这些话题电影之所以被拎出来说,正是因为它们并不全是创作者的表达偶然契合了社会心理。譬如,《消失的她》将场景设置在泰国,先是通过妻子失联、人彘等都市传说将影片的悬疑感拉满,然后陆续将杀妻、凤凰男、girls help girls等社会议题带出,这其中随便哪一个,都能在网络空间引起不小的讨论。社会议题扎堆呈现,直冲网友情绪而来,很难说不存在某些投机取巧的意味。

  在电视剧领域,也有一个类似的说法:“热搜电视剧”,同样是根据社会热点话题和事件量身定制类似的情节,以便于播出时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,登上热搜,彰显剧集影响力。网友对话题电影的定义中也存在这种考量,即选取符合社会热点的题材,引发观众思考和讨论,再通过抖音等平台营销,精准推送给目标用户,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票房。电影吃尽了社会议题的红利,靠取材而非质量取胜,引起了很多观众的担忧,更怕会由此形成不好的行业风气。

  其实,话题电影不是全无价值的。在没有话题电影的说法之前,这些电影都可以概括为现实题材电影,以社会关切的话题切入或以现实案例为原型改编,本身就能引起观众对社会现象的关注。比如,《孤注一掷》聚焦缅北诈骗,通过对诈骗团伙罪行赤裸裸的呈现,让观众观影后心生警惕之心,也契合了当前宣传反诈的社会氛围。如果能达到“多一人观影,少一人受骗”的效果,也算是功德一件。

  从制作角度看,电影从立项到上映,中间要经历很长时间,而社会热点转瞬即逝。跟着热点,也未必能讨到饭吃,这也会让创作者有所顾虑,不会一味投入到话题电影中。此外,从市场表现来看,并不是所有的话题电影都能斩获不俗的票房成绩。譬如,暑期档后半段上映的《我经过风暴》《学爸》等,就没能延续《消失的她》《八角笼中》《孤注一掷》等开启的火热场子。与其将后者的成功归结于题材选取的精妙,不如认为是创作者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对商业片套路的娴熟操练。也可以看出,即便话题电影扎堆出现,也会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。因此,对话题电影的扎堆不足为虑。真正具有说服力的,不是话题有多热,还是观众的口碑。(李梦馨)